2019年4月21日,應我系系主任、講席教授蔣興宇邀請,清華大學化學系李景虹教授做客南科大進行學術交流,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學術報告。
李景虹教授
生醫工系系主任蔣興宇老師主持
細胞是生命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元。鑒于不同細胞的異質性、周期差異性及信號傳導過程的動態性,在單細胞層面研究細胞的增值與分化、衰老與凋亡、代謝、信號傳導等可以更準確、更全面地反映細胞生理狀態和過程,這對于生命科學研究、重大疾病的診斷和個性化醫療具有重要意義。單細胞具有組分多、含量小、結構復雜、其生命活動涉及圍觀層次的動態分子過程等特點,現有的生命分析化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單細胞復雜體系的分析需求。
報告中,李景虹教授以單分子成像/單堿基分型、高通量成像、表面等離子體電化學成像為主題介紹了近年來他的團隊在單細胞分析方面的相關工作,主要包括單分子miRNA成像、mRNA單分子成像及單堿基分型、RNA高通量成像、線粒體DNA單堿基成像及分型,以解決單細胞分析過程中分辨精細結構、獲取復雜信號及捕捉暫態信息等關鍵科學問題。此外,李景虹教授還介紹了其團隊在納米醫學領域的相關進展,即構造了一種可以放大癌癥細胞線粒體氧化應激反應的單分散金納米顆粒MitoCAT-g應用于癌癥的治療,一方面,通過形成Au-S鍵,MitoCAT-g消耗線粒體內的GSH,另一方面,納米顆粒表面的修飾的肉桂醛在線粒體內產生活性氧,二者共同造成胞內微環境失衡,達到殺滅癌癥細胞的作用,該納米藥物的治療效果在多種體外腫瘤模型中得到了驗證。
在坐觀眾踴躍提問交流
總的來說,單細胞分析技術可助力精準醫學研究,如預警疾病的發生及提供個性化藥物篩選,但單細胞內生物分子組成網絡復雜,如何調控細胞狀態和功能,如何在組學水平單分子成像及活細胞成像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進一步推動單細胞分析技術的發展,仍需要眾多科學工作者付出努力和汗水。
李景虹老師(左)與蔣興宇老師(右)合影
?
文字: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