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應生物醫學工程系劉泉影老師的邀請,來自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胡曉晴博士,在會議室302開展學術報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記憶控制,睡眠,記憶,情緒和社交決策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睡眠中調節記憶。
講座現場
2014年博土畢業于西北大學心理學系,之后在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系做博士后研究(2014-2016)。現今為香港大學腦,行為和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研究員。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港澳優秀青年基金,和香港RGC-ESC等項目支持。他發表了超過30篇同行評議論文,在Science, Psychology Bulletin, Psychology Science, Cogni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 Psychology: General, Social Cognitive Affective Neuroscience等期刊上。
此次講座主題是Control Unwanted Memories。胡教授從主動遺忘的角度研究了人如何通過動機性遺忘,抑制遺忘和睡眠遺忘來控制不想要的記憶。胡教授研究了由不良反饋導致的動機性遺忘如何在未來負性生活事件中產生,他發現人們對此類事件的遺忘是由于截斷了不良信息編碼所導致的。同時研究了主動控制記憶相關的注意和自傳記憶和情感記憶提取過程的神經活動。睡眠在情感和記憶加工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胡教授研究了如何通過睡眠減輕有害記憶。他向我們展示了通過災難電影片段誘發的不良記憶在睡眠剝奪實驗的結果。結果表明創傷后睡眠能夠調控人的主動接受和減少非自愿侵入能力增加人的創傷適應性。同時,他通過定向記憶再激活實驗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在睡眠階段中減弱人的有害記憶。
胡曉晴老師(左)與劉泉影老師(右)合影
每個人的思想經常被不想要的記憶和偏見所困擾。過度的負面記憶不會使人成長。在記憶的控制不足可能導致精神疾病如PTSD,抑郁癥和焦慮癥等等。胡教授的研究生動有趣,受到師生歡迎。
文字: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