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xnwhz"><tr id="xnwhz"></tr></dd>

    1. <em id="xnwhz"></em>

    2. <div id="xnwhz"></div>
    3. <div id="xnwhz"></div>

      <button id="xnwhz"></button>
        <button id="xnwhz"></button>
          <div id="xnwhz"></div>
          ENG

          勇于冒險 甘于艱苦 樂于和諧

          Adventurous Arduous Amiable

          2024-05-21 | 教學新聞

          包攬2金!我系本科生“挑戰杯”獲獎率100%

          ? ? ? ?5月17-19日,第十四屆“挑戰杯·廣州工行”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經過閉館質詢、團隊展示和路演匯報等環節,我系“螺旋微存—全球首創便攜式DNA數據存儲設備”、“科達派寧—國產口腔高值生物材料創新引領者”2支隊伍獲得金獎,獲獎率100%。 ? ? ? ?開幕式上,“螺旋微存”項目團隊代表作為全省四名學生代表之一作主題分享。我系兩個項目均被“廣東學聯”等公眾號和主流媒體報道,得到高度評價。 “科達派寧”項目團隊 “螺旋微存”項目團隊   “科達派寧”項目團隊介紹 項目名稱:科達派寧-國產口腔高值生物材料創新引領者 項目負責人:趙恩澤(生醫工系2021級本科生) 項目成員:王巖松、朱琳、陳康予、徐澤田、趙元龍、郭子鈺、李詩曼、尹宇濤 指導老師:唐斌、李斯明、許博清 項目介紹:當前,醫療器械集中采購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口腔領域,種植牙降價迅猛,吸引更多患者走進牙科診所。然而,無論是拔除智齒還是假牙種植,患者都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傷口腫脹疼痛、出血難止等問題。現有的修復材料,如生物海棉、口腔修復膜等,無不功能單一,無法提供一個舒適自然的術后解決方案。 ? ? ? ?“科達派寧”鎮痛止血凝膠是由Bison Biotech團隊開發的一款新型生物醫用材料,旨在解決牙科臨床中的止血鎮痛問題。該凝膠結合海藻酸和CBD,利用其生物活性實現快速止血、鎮痛、消炎及促進骨生長等多重功效。團隊依托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先進生物力學與材料實驗室,擁有跨學科的專業人才和先進的實驗設備。產品已獲得專利成果,并與多家醫療機構及企業建立合作,致力于提升國產醫療器械的全球競爭力,引領國產高值生物材料的創新創造。   “螺旋微存”項目團隊介紹 項目名稱:螺旋微存—全球首創便攜式DNA數據存儲設備 項目負責人:邵家霖(生醫工系2020級本科生) 項目成員:李健愷、況成潤、高臨生、羅佳航 指導老師:蔣興宇、吳聯生、李斯明 項目介紹:由于現在制造工藝處于技術瓶頸,基于半導體、光、磁技術的信息存儲設備的發展已不能遵循摩爾定律的預測,伴隨著全球指數級信息量增長的趨勢,新一代DNA數據存儲技術的出現將打破目前存儲技術的技術瓶頸。 ? ? ? ?螺旋微存團隊(METADATA)致力于將DNA數據存儲產業化,推出微型化DNA數據存儲器及嵌入式云存儲服務平臺,通過將信息編碼在DNA堿基中,存儲于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微型自動化DNA數據存儲器,在存儲容量、數據加密、文件管理、數據保存年限、低能耗和小型化等多方面的產品優勢超過現存的所有存儲設備。產品DNA Memory存儲器及全部工作系統占地為一個辦公桌且耗電量極低,即可直接等比代替大型服務器數據中心;相比于服務器、SSD、光盤、磁帶等存儲器數據保存期與可使用年限約為5~50年,而DNA Memory存儲器的數據保存時間大于300年。 ? ? ? ?針對目前大型公司、機構與個人的“冷數據”存儲需求,我們結合前沿的云端存儲與數據處理技術,開拓冷數據存儲服務新模式,解決冷數據存儲市場存儲價格高、能耗高、占地面積大、保密性差等痛點,我們立志于將世界上的所有數據存入“我們”的DNA。     ? ? ? ?本屆“挑戰杯”競賽聚焦新質生產力,作品類型涵蓋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交流合作、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五大領域。自啟動以來,共有157所高校、3.4萬件作品參賽,省校兩級參賽人數超過10萬人,參賽人數和作品數均創歷史新高。經過層層把關、嚴格評審,來自124所高校的524件作品脫穎而出,在終審決賽同臺競技,超3000名師生向“挑戰杯”發起沖擊。 ? ? ? ?當前,南科大正在以學校獲批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廣東省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和深圳市就業創業服務站為契機,按照學校“人才培養卓越計劃”要求,推動“三全育人”提質創新,積極協同各院系和社會資源,通過開展“明德沙龍”、“日新訓練營”和“南科素研夏校”等活動,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完善“1+2+3+4+N”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模式,培養“博專統一、知行合一?”的未來科學家、卓越工程師和創新企業家。

          ?
          2024-05-14 | 科研新聞

          十四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生物與信息融合(BT 和 IT 融合)”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 ? ? ?2024年5月10日,由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張明明主持承擔的十四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生物與信息融合(BT 和 IT 融合)”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在我校會議中心召開。 ? ? ? ?本次啟動會出席的專家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顧寧、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北京醫院主任蔡葵、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吳新宇、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付宜利、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賀升、深圳大學教授李堅強、蘇州大學教授陳新建、北京中關村水木醫療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京昇、中天恒信(北京)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財務專家劉明華高級會計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蔣興宇、講席教授沈平等,一同列席會議的還有項目及各課題承擔單位的相關研究人員。 會議現場 ? ? ? ?我校兩位講席教授沈平、蔣興宇對該項目的成功立項表示祝賀,并對項目顧問團隊的來訪指導表示感謝。 ? ? ? ?項目負責人、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張明明對項目意義、研究內容、項目指標、實施方案及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匯報。 頒發項目顧問聘書 ? ? ? ?隨后,各專家就實施方案開展質詢、討論,并就十四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的目標愿景和總體任務部署進行了詳細解析,對各合作單位提出了具體要求及建議。顧寧院士表示,項目執行時需高標準完成各項指標,并可適當增加對于科學問題的探索。項目專家組組長明東對項目表示期待,并就項目發展進行規劃建議。他表示,涉及多家單位、各單位間互動,需注意交接節點,涉及臨床實驗的相關工作需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并盡早啟動。 項目負責人張明明 ? ? ? ?據悉,該項目圍繞高精度生物感知覺反饋操縱技術與系統進行研究,具體落腳在“任務導向性視觸反饋操縱機器人關鍵技術與康復應用”,主要思路為重點研究任務導向性視觸感知反饋神經機制與意圖解碼技術、適配生物感知回路的機器人視觸融合機理與反饋編碼技術、人機雙向視觸反饋操縱平臺及閉環交互方法,并開展面向物體轉移任務的視觸反饋操縱機器人研制及康復應用和面向平衡行走任務的視觸反饋操縱機器人的研制及康復應用。 ? ? ? ?本項目啟動會的順利召開有助于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對改善和提高我國智能機器人輔助康復水平,搶占該領域的科學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2024-05-11 | 科研新聞

          我系研發成果再獲基金委官方報道

          ? ?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博士二年級學生黃東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工程領域的國際著名SCI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影響因子10.6,中科院一區,TOP)發表了研究論文“Camera-based Respiratory Imaging for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基于視頻呼吸成像的胸外科術后患者康復評估)。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官方報道與關注! 報道鏈接:https://www.nsfc.gov.cn/csc/20340/20343/67537/index.html ? ? ? ?本研究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教授,以及胸外科喬坤主任、陶筱婷醫生深度合作,獲得臨床患者數據采集方面的大力支持!在針對胸外科術后患者的康復評估研究中,南科大-深圳三院組成的醫工團隊首次利用相機陣列式監測實現了肺部呼吸運動的空間成像,并通過深度神經網絡實現了對肺部康復狀態的智能化評估診斷。該研究從肺部康復的臨床診斷機制出發(包括聽診法和觸診法),利用相機像素陣列式的呼吸運動監測判斷患者胸部左右區域的呼吸對稱性,利用生醫工“無線健康感知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光流法PixFlow提取視頻中患者微弱的胸部呼吸運動并生成呼吸強度空間熱力分布圖,利用基于原型對比學習的深度神經網絡對呼吸運動成像進行自動化分析,從而實現對患者肺部術后康復狀態的智能評估。與臨床金標準CT或X-ray影像相比,研究團隊提出的創新方法在45例胸外科患者上驗證了臨床有效性。臨床試驗表明,非接觸視頻生理監測不僅可用于連續的生命監護(如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監護室、睡眠中心),也可用于快篩式的疾病篩查或康復評估,將在生命監護和康復診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推動“非接觸監護技術”的國產化創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 ? ? ?本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優青、原創探索計劃、面上等項目的資助。據悉,生醫工系的黃東敏同學在博士二年級期間已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4篇SCI期刊論文和4篇IEEE國際會議論文,包括IEEE-TBME,IEEE-JBHI,IEEE-IOT,MMR(與鐘南山院士合作),未來將在“非接觸健康監測”領域做出更大的學術貢獻!

          ?
          2024-04-28 | 科研新聞

          我系博士生成功獲批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

          ? ? ?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立項名單,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2020級博士研究生傅爽(導師:李依明)申報的《數據與物理模型聯合驅動的厚樣品三維超分辨成像的關鍵問題研究》成功獲批,資助經費30萬元。   1.?獲資助項目簡介 ? ? ? ?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MLM)作為一種具有高分辨率(20-30 nm)和分子特異性的超分辨成像技術,近年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取得多個重要發現。然而SMLM在受到系統像差、背景熒光以及樣品像差的影響下分辨率會迅速下降,這也導致其觀測深度通常局限于玻片表面數微米,極大限制了該技術的應用范圍。本項目擬通過對原位矢量光場的理論建模和神經網絡協同學習策略的研究,提出一種數據與物理模型聯合驅動的變分自編碼器算法。該算法可以從海量單分子數據中自適應學習包含未知像差的點擴散函數和熒光分子位置。結合自適應光學系統矯正復雜樣品中的像差,本項目有望大幅提高SMLM的成像深度,拓寬超分辨成像的應用范圍,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新視角和新工具。   2.?項目負責人簡介 ? ? ? ?傅爽,生物醫學工程系2020級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三維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的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Nature Method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參加多次學術會議并獲得最佳口頭報告獎。   3. 導師及課題組簡介 ? ? ? ?李依明,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員。2009、2010、2015年分別于上海交通大學、海德堡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獲得生物醫學工程學士、醫學物理碩士和生物物理博士學位。2016-2019年受瑪麗居里博士后獎學金資助,分別在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和耶魯大學任職博士后和訪問學者。2019年底入職南方科技大學擔任獨立PI。研究方向為三維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及其生物應用。近年來以第一/通訊(含共同)發表多篇高影響力論文,包括Nature Methods(2018,2023,2024),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等。主持了國自然面上、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深圳市基礎研究重點、深圳市醫科委前沿探索等多個科研項目。目前和包括來自EMBL,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等多個實驗室有合作關系。課題組長期招收博士后、研究助理及博士/碩士研究生,有物理,光學工程、計算機、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背景,要求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溝通能力。 ? ? ? ?課題組主頁:https://li-lab-sustech.github.io/ ? ? ? ?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發送至李依明副教授郵箱:liym2019@sustech.edu.cn

          ?
          2024-04-10 | 科研新聞

          南科大肖凱課題組在神經仿生離子信息器件領域取得新進展

          ? ?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肖凱課題組在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Bioinspired carbon nanotubes-based nanofluidic ionic transistor with ultrahigh switching capabilities for logic circuits”的文章。該研究受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即生命體的晶體管)的開關機理啟發,成功制備了基于表面電荷調控的離子基晶體管,在超低的柵極電壓下可以實現超高開關比(104),并基于離子晶體管構建了邏輯門,展示了其在離子基電路應用發展。同時,該課題組圍繞離子信息器件的構筑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evice和ACS Nano上。 ? ? ? ?電子器件和大腦信息處理機制的最大差別是:人腦是使用離子作為信息載體的一個具有超低能耗和超高性能的智能系統,而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又被稱為“智能生命體的晶體管”,可以精確而有選擇性地調節離子傳輸,是智能生命維持重要生理活動并處理復雜信息的關鍵結構之一。受此啟發,基于離子為信息載體的離子晶體管應運而生,此類探索精確控制離子傳輸的人工器件,將有助于推動基于離子體系的超低能耗信息技術開發,在離子傳感、低能耗神經擬態計算、腦機接口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1 生命體的晶體管以及如何通過納米流體系統構筑離子基晶體管 ? ? ? ?課題組對一種基于碳納米管的納米流體離子晶體管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低至1V的柵極電壓下,實現了104的開關比。通過控制碳納米管的形貌,實現單極和雙極性離子晶體管,并通過引入Al2O3介電層進一步提高其開關比。同時,該納米流體離子晶體管利用柵極電位控制碳納米管的表面特性,實現了p型和n型之間的極性切換,并成功展示了納米流體離子晶體管用于非門、與非門、或非門離子電路的構筑。 圖2 納米流體離子晶體管的仿生設計及其開關態 ? ? ? ?同時,課題組從工作機制、器件結構發展、性能表征、發展前景等方面對離子信息器件進行了總結,討論了離子晶體管在DNA檢測、藥物傳遞和離子電路中的應用,并對其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機遇進行了展望。 圖3 應用與展望示意圖 ? ? ? ?生命體選擇離子作為人類大腦的信息載體,神經細胞上各種離子通道的緊密協同,形成了人類大腦計算快、能量消耗低的優勢。受大自然的啟發,離子信息器件和電子器件相比,雖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卻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前景。課題組期望離子晶體管在未來可以在海水中離子和分子的濃縮或分離、臨床醫學中的生理疾病檢測、模擬大腦神經網絡計算的納米流體系統(例如,實現基于動作電位的各種脈沖信號、生物振蕩、長期和短期記憶等)、可植入納米流體器件和無障礙腦機接口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 ? ?南方科技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生物醫學工程系2022級博士生劉文超為論文第一作者,科研助理梅婷婷、國家納米中心曹洲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陳若天、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研究員涂斌和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肖凱為論文通訊作者。合作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和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本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項目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支持。   論文鏈接: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j7867 2.?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1477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998624000565? 4.?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6190

          ?
          2024-03-21 | 科研新聞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 ? ? ?2024年3月17日,由我校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腫瘤組織原位細胞工程化改造及應用”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順利召開。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生命科學與前沿技術副處長田金強、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前沿技術工作組副處長袁博、我校副校長楊學明院士、項目責任專家郭明洲、徐寒梅及咨詢專家張先恩、劉陳立、陳有海、黃衛人等教授出席本次會議,一同列席會議的還有項目及各課題承擔單位的相關研究人員。 圖1. 項目啟動會現場 ? ? ? ?我校科研部常務副部長王亞武和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蔣興宇主持會議。大會伊始,田金強副處長對項目的成功立項表示祝賀,并就“合成生物學”專項的目標愿景和總體任務部署進行了詳細解析,對各研究機構提出了具體要求及建議。袁博副處長表示,深圳市科技創新局作為推薦部門,將重點關注項目發展與規劃,希望項目牽頭單位及負責人認真履行項目管理職責,并按計劃推進項目實施。隨后,楊學明院士向專家團隊介紹我校科研情況,并對本項目產生的新理論和新技術表示高度期待。學校將統籌并督促項目管理、經費規范使用、科研誠信與倫理審查等,為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圖2. 項目啟動會合影 ? ? ? ?項目負責人、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張路對項目主要研究內容、技術指標和整體實施方案進行了匯報,各子課題負責人就所承擔任務的詳細實施方案及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匯報。據悉,該項目擬以我國高發的消化系統腫瘤為研究對象,構筑“腫瘤組織原位細胞工程化改造”平臺,結合合成生物學、化學、藥學、免疫學、腫瘤學、計算生物學等學科交叉的優勢,聚焦實體腫瘤微環境,實施原位細胞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工程化改造,并推進其轉化應用。 圖3. 項目負責人張路匯報項目整體情況 ? ? ? ?與會專家經過深入研討后一致認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有望解決體內細胞定向工程化改造領域的瓶頸問題,有助于合成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 文字:宋樂 索瑤 照片:史浩南

          ?
          2024-03-13 | 科研新聞

          南科大張博團隊提出新的染料化學分子設計策略用于核酸/蛋白質可視化快速檢測

          ? ?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張博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發表題為 “Organic Fluorophores with Large Stokes Shift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Rapid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Assays” 的研究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2021級碩士生楊景凱和2022級碩士生徐子屹。該論文報道了一種模塊化分子工程染料設計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波長可調、兼顧亮度的熒光染料(PTs),實現了肉眼可視的高靈敏度蛋白質與核酸快速分析。此研究成果為染料化學領域提供了新的分子設計策略,也對核酸/蛋白檢測體系的快速可視化具有重要意義。 圖1.模塊化分子工程策略設計大斯托克斯位移熒光染料及其快速可視化核酸/蛋白質檢測應用 ? ? ? ? ?有機小分子熒光團因其靈活的化學結構和可調節的光學性能,在生物傳感、疾病診斷、半導體材料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受到廣泛關注。迄今為止,人們已經開發出了大量具有優異性能的小分子熒光染料。因為它們通常衍生于一些傳統的有機熒光骨架,這些熒光骨架往往表現出較小的斯托克斯位移(最大熒光發射波長與吸收波長間距),如羅丹明、熒光素、二吡咯烷硼、花菁素,或表現出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但亮度較低,如萘二甲酰亞胺、香豆素。導致染料的信號檢測大多需要濾光片和光電設備,限制了它們在簡單場景中的應用。 ? ? ? ?自19世紀末人類合成第一個非天然的小分子熒光染料熒光素后,染料合成就逐漸從試錯的過程演變成有規律的分子工程設計。研究團隊通過模塊化的分子設計,以吩噻嗪和二氧噻吩衍生物作為骨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波長可調、兼顧亮度的熒光染料(PTs)。PTs染料實現了高達262nm的斯托克斯位移,其摩爾消光系數范圍為30,000~100,000 M-1cm-1,量子產率可達54.8%。同時探索了PTs的電子能級與光學性質的關系,根據密度泛函理論(DFT),分子砌塊的堆積和吸電子基團的引入可以調控HOMO-LUMO間隙。另外,含時密度泛函理論(TDDFT)計算的PTs的電子激發態也與實驗數據吻合。 圖2.?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PTs的HOMO-LUMO能級和電子云分布;(a)實驗中PTs的LUMO-HOMO能隙與激發波長相關性;(b)PT-1、PT-5、PT-7的LUMO-HOMO和電子云分布。(c)PT-8、PT-10、PT-11、PT-12的LUMOHOMO能量和電子云分布 ? ? ? ? ?PTs染料被制成熒光納米顆粒(PT-NPs)用于側流免疫層析技術(LFA),單個納米顆粒中包封的染料小分子數可達105~106個。得益于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該檢測體系無需復雜的設置、發射濾光片和訓練有素的操作人員,實現了肉眼可視熒光的SARS-CoV-2的高靈敏抗原檢測。與膠體金法相比,靈敏度提高了100倍,檢測限低至20 fM,能檢測出更多經 RT-PCR 確診的 SARS-CoV-2 感染臨床樣本。此外,基于PT-NPs的LFA靈敏度也超過了已報道的使用各種發光材料檢測SARS-CoV-2的LFA體系。 圖3. 基于PT-NPs的側流免疫層析技術用于SARS-CoV-2抗原檢測;(a)檢測體系示意圖;(b)本工作與膠體金法靈敏度對比;(c)膠體金法檢測曲線;(d)本工作檢測體系檢測曲線;本工作LFA體系特異性;(f-h)膠體金法與本工作LFA臨床檢測分析 ? ? ? ? ?自2022年5月,猴痘疫情(Mpox)席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列為值得關注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研究團隊結合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對猴痘病毒基因組保守序列進行篩查,設計了與基于PT-NPs的LFA體系適配的引物結構,實現了猴痘病毒(MPXV)單拷貝水平的快速可視化核酸檢測。 圖4. 基于PT-NPs的側流免疫層析技術與LAMP技術結合用于猴痘病毒核酸檢測;(a)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靶點序列;(b)針對猴痘病毒檢測的LAMP引物探針設計;(c)基于PT-NPs 和LAMP的猴痘病毒核酸檢測流程示意圖;(d)猴痘病毒檢測可視化快速檢測結果,靈敏度可達單拷貝;(e)檢測體系的特異性 ? ? ? ? ?本項研究探索了大斯托克斯位移有機熒光染料的分子工程化設計,為染料化學提供了一種有機共軛模塊化的設計策略,同時為體外診斷領域提供了新的熒光材料以降低對昂貴光學設備的依賴。 ? ? ?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張博、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邵攀霖、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劉瑩為論文通訊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合作單位為廣州醫科大學。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先進生物材料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 ? ? ?據悉,《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是化學領域的權威期刊(IF:16.6),創刊于1887年,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化學期刊之一。該期刊出版范圍涵蓋了化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出版各類型的研究論述,包括綜述、小綜述、評述、觀點、通訊、研究文章,覆蓋了整個化學研究領域。 ? ? ?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8800

          ?
          2024-01-26 | 科研新聞

          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護家科技有限公司“光學分子與皮膚影像聯合實驗室”正式簽約揭牌

          ? ? ? ?2024年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護家科技有限公司 “光學分子與皮膚影像聯合實驗室”在我校工學院正式簽約揭牌。?深圳市護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護家科技”)HBN創始人兼CEO姚哲男,產品研發總監舒鵬,項目轉化經理張燚,我校工學院黨委書記貢毅,生醫工系系主任蔣興宇,系黨委書記吳德成,副系主任吳長鋒等出席簽約儀式。會議由蔣興宇主持。 貢毅書記致歡迎詞 蔣興宇講席教授主持 ? ? ? ?貢毅對姚哲男一行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表示,此次聯合實驗室的建立有利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推進產、學、研結合,希望雙方開展更多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合力,為企業和大學創造價值。 姚哲男先生作介紹 ? ? ? ?姚哲男表示,護家科技重視科研基礎研究,旗下功效抗老護膚品牌HBN創立至今,堅持自主研發創新。通過和高校院所聯合共研,不斷深化技術理念創新、持續豐富產品線,助推國貨崛起。他表示,此次合作是促進企業品牌力、產品力的重要舉措,也是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雙贏的開始。 吳長鋒教授作介紹 ? ? ? ?隨后,聯合實驗室負責人吳長鋒進一步介紹了生醫工系及光學分?影像實驗室的科研進展。他表示,此次共建將依托生醫工系科研平臺和HBN在化妝品行業的品牌優勢,聚焦有機半導體光學材料、光學分子與皮膚影像等研究方向,推進技術創新、資源共享及產業協同,進一步加速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 ? ? ? ?會上,蔣興宇與姚哲男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 ? ? ?會后,姚哲男一行還參觀了生醫工系實驗室,詳細了解實驗室科研工作情況。   ? ? ? 護家科技創立于2014年,2021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護家科技旗下功效抗老護膚品牌HBN創立于2019年,堅持以“擁有看得見效果”的創新理念,專研打造卓越功效的護膚品。致力于讓用戶把每一分錢都花在有效成分上,讓“真功效”名副其實。   采寫:肖然、曾蓓

          ?
          2023-12-22 | 教學新聞

          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申請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專業實地評審會圓滿結束

          ? ? ? ?12月22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組織專家對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申請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專業進行實地評審,此次評審會邀請了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包括重慶大學蔡開勇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馮前進教授、深圳技術大學胡俊青教授、中山大學張超教授、東南大學趙祥偉教授以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陳雪利教授。 ? ? ? ?首先,教學工作部部長余錫平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表示此次評審會旨在審查南方科技大學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的辦學情況,為提高該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提供指導。 ? ? ? ?生物醫學工程系專業負責人做了匯報,詳細介紹了該專業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情況。與會專家們認真聽取了匯報,并就該專業的辦學成果、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同時,生物醫學工程系還安排專家進入課堂聽課以及專業實驗室參觀。 ? ? ? ?經過交流討論,專家一致認為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智能醫學工程專業在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教學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并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同時,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如加強與相關產業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加強國際交流等,為該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 ? ? ?此次評審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南方科技大學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導,也為推動我國智能醫學工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我們期待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
          2023-12-13 | 教學新聞

          第二屆“生醫工杯”英語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 ? ? ?2023年12月3日,來自各院系的10名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參加了第二屆“生醫工杯”演講比賽決賽。本次比賽由南方科技大學語言教育中心(CLE)和生物醫學工程系(BME)聯合舉辦,充分展示了同學們的才智和流利的演講技巧,也為選手們提供了一個分享他們對醫療健康和未來生活獨特觀點的寶貴平臺。 ? ? ? ?在“Health Care and Future Life”的主題下,各位選手圍繞如何利用科學技術的突破來保障人們的健康進行了發人深省的探討,如CAR-T治療、組織冷凍保存、植入修復、電子皮膚等多個有趣的話題,讓在場觀眾們對這些科技進步在徹底改變醫療健康行業和提高個人整體生活質量方面的潛力產生了深刻理解與信心。 ? ? ? ?本次比賽評委小組由語言中心的三名英語教師和生醫工系的三名教師組成,根據內容、傳遞和整體表現對每一位選手的演講進行評估。選手們展示出的對醫療技術的深度理解力,以及他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復雜概念的能力,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獲獎名單如下: ? ? ? ?第二屆“生醫工杯”英語演講比賽為南方科技大學廣大師生提供了外語交流和學習的更廣闊的平臺,成功地營造了一個鼓勵同學們抒發批判性思維和合作解決問題的環境,期待有更多熱愛英語學習,熱衷于構建文化橋梁和醫療科技發展的朋友們再度相會。   編輯:生物醫學工程系

          ?
          2023-11-26 | 科研新聞

          第四屆BME Research Day(學術交流日)成功舉辦

          ? ? ? ?為激發生物醫學工程系師生學術熱情、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支持鼓勵學術創新,2023年11月26日,由生物醫學工程系黨委主辦、生物醫學工程系第一黨支部承辦的“不忘初心,人才引領”——第四屆BME Research Day(學術交流日)活動在工學院南樓813報告廳成功舉辦。 活動合影 ? ? ? ? 本屆“BME Research Day”活動分為壁報展示與口頭匯報兩部分進行,我系二百余位師生就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多項議題開展交流研討,分享創新成果,共饗“學術盛宴”。 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彭中華致詞 ? ? ? ?活動伊始,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彭中華致開幕詞。他表示,“BME Research Day”是一個展示和分享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平臺。他鼓勵在座師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敢于超越,在交流互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工學院的學術繁榮和學科建設增添新的動力。 系主任蔣興宇致詞 ? ? ? ?隨后,系主任蔣興宇講席教授在歡迎辭中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科研工作是我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我系高度重視每年一屆的“BME Research Day”,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為我系各課題組師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學術平臺,共同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主持人陳升波(左)、唐澤溪(右) ? ? ? ?本次交流日共有來自19個課題組的19位研究生及本科生參與口頭匯報,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參賽者們以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創新的研究方法,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究進展,充分展示了我系學生的科研積累及青春風采。評委老師對參賽者的研究方向、匯報技巧、科研實驗分析方法等提出問題及改進建議,引發了與會者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口頭匯報現場 教師點評 ? ? ? ?壁報環節的匯報評比穿插其中,55張壁報進行激烈角逐。壁報內容包括生物醫學設備設計、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醫學影像與信號處理等多個研究方向。與會者們通過面對面講解和互動交流,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壁報交流 ? ? ? ?本次比賽嚴守公平公正的原則,特邀我系全部PI擔任評委,經激烈角逐,最終決出口頭匯報一等獎,為陳瑤;二等獎為張鎧文、胡鈺,三等獎為趙元龍、裴鈴萱、周俊雄 。最佳壁報獎為賀廷禎、李健愷、常桓梽、江宜洲、王珺范、鄒佳辰。 頒獎現場 生物醫學工程系黨委書記吳德成致閉幕詞 ? ? ? ?據悉,BME Research Day每年定期舉辦,是生醫工系第一支部的特色“書記項目”,也是我系學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已逐漸成為我系特色學術品牌活動。今后,我系將繼續致力于搭建常態化學術交流平臺,助力形成良好學術氛圍,實現學科特色發展和人才高質量培養目標。     采寫:肖然、佟宇奇 審閱:張藝真、鄧丹丹

          ?

          聯系我們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苑大道1088號

          bme@sustech.edu.cn

          關注微信公眾號

          <dd id="xnwhz"><tr id="xnwhz"></tr></dd>

          1. <em id="xnwhz"></em>

          2. <div id="xnwhz"></div>
          3. <div id="xnwhz"></div>

            <button id="xnwhz"></button>
              <button id="xnwhz"></button>
                <div id="xnwhz"></div>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